柿子是原产于中国的古老物种,《礼记》中便有“枣栗榛柿”的记载。大部分的柿子都分布在长江以北,河北、北京一带的柿子非常有名:磨盘柿、莲花柿、甜心柿,还有山东的牛心柿、耿饼柿、铃灯柿、鸡心柿、红柿、干帽柿、马奶头、绵柿、大红袍柿、罗田甜柿。而南方的柿子和北方很是不同,形状更像一个个“小灯笼”,晶莹剔透。
柿子的营养价值
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维生素C。每百克柿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橘子的2倍、香蕉的8倍、葡萄的10倍。柿子中还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单宁等酚类物质,具有抑制血小板凝结、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软化血管的作用。除了维生素C,柿子中还含有蛋白质、磷、铁、钙、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它既可生食,也可加工成柿饼、柿糕,并可用来酿酒、制醋等。
柿子的食疗功效
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中说:“柿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据《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止血之功。”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所撰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阳,宜于火燥津枯之体。乾柿甘平。健脾补胃、润肺涩肠、止血充饥、杀疳、疗痔、治反胃。”现代医学文献记载:柿子可以补虚健脾胃、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去痰镇咳、降低血压、增加心脏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并且有抗菌、消炎、解热等作用。 在我国一些地区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说法,专家解释,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吃柿子的禁忌
1.不要空腹吃柿子:柿子中含有大量鞣酸及果胶,如果空腹吃柿子,鞣酸及果胶在胃酸作用下,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造成消化道阻塞,严重者会剧烈腹痛。
2.柿子不要连皮吃:上面提到的鞣酸大多存在于柿子的皮上,柿子剥皮吃,便可少摄取一点鞣酸,减少形成胃柿石的机会。
3.不要和高蛋白的鱼、虾、蟹一起吃:以中医观点来看,柿子与螃蟹都属寒性食物,所以不能一起吃;而从西医的角度上看,高蛋白的蟹、鱼、虾容易与鞣酸互相作用,形成胃柿石。
4.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吃:柿子甜度高,又富含容易吸收的糖分,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一天最多只能吃一个。
5.吃完柿子要漱口:柿子中含有大量糖分、果胶、鞣酸,若堆积在牙缝中容易侵蚀牙齿。吃完柿子及时漱口,可以减少蛀牙的机会。
如何挑选?
甜柿可以直接吃,涩柿则需要人工脱涩后才可以食用。很多水果商使用催熟剂人工脱涩,其目的是将可溶性单宁转化为不溶性单宁,柿子吃到嘴里就没涩味了。目前市场上用的乙烯利是一种常见的催熟剂,其释放出的乙烯可以使柿子迅速成熟。商贩们会将乙烯利加水稀释,用小刷子涂抹在柿子底部,不出3天,柿子就会由硬变软,颜色也越来越红,看起来和成熟的柿子没什么区别了。
微量的乙烯利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如果为了过早上市,将青涩的柿子催熟,就需要大量的乙烯利,这样果实中就会残留较多。长期食用的话,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危害身体健康。所以消费者在吃柿子的时候,如果发现其颜色好看,味道却很淡,说明使用过催熟剂,这样的柿子要谨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