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虽然难吃,但是这些药用你还是需要知道的

  • A+
所属分类:中医养生
摘要

甘草为常用大宗药材,药食兼用品种,年需要量约6万吨左右,位列诸药前列。近年来,家种甘草的生产和销售量趋增,市场较野生品畅销。甘草国之药老,有「十方九草」之美誉,被大量用于临床配方,同时,甘草提取物被广泛地工业、化工等领域,并有大量的出口。

甘草为常用大宗药材,药食兼用品种,年需要量约6万吨左右,位列诸药前列。近年来,家种甘草的生产和销售量趋增,市场较野生品畅销。甘草国之药老,有「十方九草」之美誉,被大量用于临床配方,同时,甘草提取物被广泛地工业、化工等领域,并有大量的出口。

甘草数量巨大,行情人为性不强,随著家种品的市场佔有量增加,关注力明显在增加。家种甘草9月上旬开始采挖,并延续11月底。野生品一般在春秋两季採挖,以秋冬季为主。有性繁殖的甘草一般生长3-4年后採收,育苗移栽一般生长2-3年后採收。采挖以秋季为好。

甘草虽然难吃,但是这些药用你还是需要知道的

甘草喜光照充足,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条件,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硷和耐寒的特性。甘草的生产一般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野生甘草数量受资源量的严重减少和生产能力、劳动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量明显下降,市场份额趋降。

而近年以甘肃产区为主的家种甘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野生资源的不足,由于家种生产存在不稳定性,也使得甘草的行情较以前变化更加频繁,变化的幅度会增大。甘草大批量经营的难度较大,甘草品种巨大,规格杂乱,野生品生产弹性大,分佈广泛,且每年国外都有一定数量的进口。

甘草比较容易存放。随著甘草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开发力度的加大,甘草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加大,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家种甘草主产在甘肃的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白银一带,河西甘草一般採用直播,生产周期较长,一般在三、四年以上。

陇西及周边种植,多採用育苗移栽,并直接在当地加工成饮片直接销售。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行情,行情高低与产地生产总是交替轮回,当前行情为历史高价。

规格质量:目前市场上把甘草分为条草和毛草,家种或野生,以红皮为优。以内蒙古、宁夏甘草品质优良。产区代表:甘草主要分佈于内蒙古、宁夏、新疆、甘肃;家种甘草主产在甘肃的河西走廊,陇西的周边,宁夏部分地区。

关键词:生产规模、国家政策、价位。

其实是「甘草属」,没有二度法名,它的下面有大约18个大类品种,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等地都有分布(并大都有传统的药用和其他用途)。在中国的主要有三大类品种:

RadixGlycyrrhizae:指的是「甘草根茎」;radix,拉丁语,意思是「根茎」;甘草,从植物学上严格说,应该首先指的是整个的植物,在药品里,通常指的是甘草植物的根部,严格说,是「甘草根」。
直立属,叶互生,奇数现状複叶,小叶7~17枚,椭圆形卵状,总状花序腋生,淡紫红色,蝶形花。长圆形夹果,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毛状腺毛。扁圆形种子。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在我国,甘草生长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

干燥气候,耐寒,野生在干旱的钙质上,排水良好的、地下水位低的砂质壤土栽培。忌地下水位高和涝洼地酸性土壤。土壤中性或微硷性为好。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四经。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此外,甘草还善于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

绿豆甘草汤

绿豆10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甘草蜜枣汤

蜜枣10枚,生甘草6克。

共放入砂锅内,加水2碗,煮至1碗(约300毫升),去渣饮服,每日2次。具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咽干喉痛等症。

甘麦大枣汤

生甘草10克,大枣10枚(去核),小麦50克。共放入砂锅内,加水煮至小麦开花,去大枣即可食用。具有益气养血、清心安神的功效,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良方。

伏苓甘草汤-《伤寒论》

别名:伏苓桂甘汤、伏苓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伏苓2两,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生姜3两(切)。

主治: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遗溺;奔豚。伤寒汗出不渴者;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

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疝作奔豚。

功效:温中化饮,通阳利水。

用法:上药以水4升,煮取2升,去滓,分3次温服。

甘草山查

材料:山查75克,洛神花20克,甘草4克,水600毫升,冰适量。

做法:

1、首先将所有茶材放入锅中,加水煮开。2、然后转小火,继续煮巧分钟后即一可关火。3、最后加适量冰糖煮化,滤去残渣即可。

甘草干姜汤

材料:甘草(炙)4两(12g),干姜(泡)2两(6g)。来源:伤寒论: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泡)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古方一两有考证为今方三分之一两。

甘草杨梅干

材料:杨梅100g 甘草20g 白糖适量,

步骤:首先,将杨梅洗净沥干水,甘草洗净后用料理机打碎;第二步,将杨梅,甘草碎末和适量的白糖一起放入小汤锅,加水后用小火熬制;第三步,锅中水份蒸发后,将熬好的杨梅放入平盘,用微波炉微波3分钟;第四步,将杨梅干取出,在表面上撒一层白糖即可。熬制和微波的时候需要注意观察,以免熬糊、烤糊。

作用:用此方法製成的甘草杨梅干,味道酸甜可口,能够助消化,缓解腹泻,预防中暑和润肺。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甘草的药用价值,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

但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甘草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塘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生甘草能够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生甘草主要作用于:

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肺肠肌挛急疼痛等。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炙甘草偏于润肺和中,此外还可祛痰止咳、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等作用。中药中经常用到,因其有调和俱药的作用,味甘而药性平和,被称为「国老」(众药之王)。

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獃等消化障碍。清火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甘草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久服较大剂量的甘草,亦易引起浮肿,当注意之。「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本草经集注》)。

另外还有注意长期给药有水潴留倾向,肾上腺略有缩小,组织学上呈现机能低下状态,甘草次酸可抑制豚鼠甲状腺功能,有降低基础代谢的趋势。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
西方国家大量进口甘草,从中提取甘草次酸,治艾滋病。

甘草泡水喝有哪些功效。

1.甘草的主要功效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用于心气虚,心悸怔
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健康人及动物都有促进钠,水潴留的作用;小剂量甘草甜素(每只100ug)能使大鼠胸腺萎缩及肾上腺重量增加,产生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样作用。大剂量时则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不明显,只呈现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3.解毒作用甘草浸膏及甘草甜素对某些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都有一定的解毒能力。解毒作用的有效成份为甘草甜素,解毒机製为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甘草甜素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能与毒物结合,以及甘草甜素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增强脏的解毒能力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止咳平喘作用甘草次酸有明显的中枢性镇咳作用

大剂量的甘草次酸可使小鼠呼吸抑制。此外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盐尚有抗炎症及抗过敏、抗肝损伤、抗促癌、抗菌、抗艾滋病毒(甘草甜素)作用。

5.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心律失常。

6.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除去甘草甜素的浸膏及甘草中黄酮甙类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有明显保护作用。甘草效果好,特殊情况不能乱用。李时珍称甘草味「万药之王」,是一种补气益血,清热解毒,缓和药物药性的中药材,看起来甘草药效非常好,可以中和各种药物,但有些时候甘草会带来很多麻烦,甘草效果好特殊情况不能乱用,一定要认真的了解哦。在中医处方中,甘草是最常用的一味中药。

这是因为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本领,被称为「国老」,是当之无愧的「百搭之王」。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